走近二十大①-做强种业“芯片” 端牢中国饭碗

2022-11-02 14:32:4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南京农业大学李刚华教授从事作物栽培教学已有十七个年头,在科研上是出了名的“丰产教授”。近段时间,他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看了一遍又一遍,看着报告中有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战略安排,他深受鼓舞,这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的表现,也是对“三农”工作者们的殷切嘱托。

这几天,在位于南京国家农高区的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内,李刚华教授正在他的水稻试验田中来来回回忙个不停。有时候他会抓一株稻穗查看长势;有时候又会摘一粒稻谷,搓开外壳放入口中品尝。“这是我们南京农业大学培育成功的早熟晚新品种——宁香粳9号,你们看这颗颗饱满的样子,亩产700公斤绝对不是问题,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看着眼前滚滚翻涌的金色稻浪,李刚华心里十分踏实。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水稻产量和适应性的提升就显得至关重要。据了解,宁香粳9号从2020年正式推广,现已在全省种植逾40万亩,在溧水区种植也有几千亩。该品种集合了优质、高产、稳产、抗倒、抗病、综合抗性强、肥料利用率高等突出特点,这在今年的罕见旱情中表现尤为出色。其做成的米饭更是具备了柔软有弹性、口感爽滑、香味浓郁等优点,曾荣获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

“随着水稻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水稻生产机械化得到快速普及,农民们对水稻种植新技术的需求,不断地鞭策我前进。”从 2016年白马基地落成之际,李刚华就率先带队进驻进行学术研究,其最新的研发成果“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成为农业农村部“绿色增产”主推技术。他告诉我们,相较于传统的栽培技术,这项技术就一次施肥,而且一次性还减量施肥了,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水稻氮肥施用量大、施肥次数多、施肥方式简单低效等问题。


秋收

除了水稻的研究,教学也是他潜心钻研的领域。从选种到育苗、从插秧到浇水、从除草到防虫,他都会带着学生们来到试验田开展教学。把课堂搬上田间地头,用现场“教材”讲解理论知识,是他常用的教学方法。执教17年来,他培养了近50位硕士和博士,大多都坚守在农业领域。李刚华表示,农业大有可为,让我们的青年一代去了解农业,了解新农民,更多地对农业科技产生兴趣,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