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二十大②-从田间到“指尖” 无人农场做强智慧农业

2022-11-23 10:23:3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日,位于南京国家农高区张巷自然村的智慧稻麦无人农场正在开镰收割,南京神农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汤亮看着眼前的一幕,难掩激动之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一直是我们研究院致力研究的方向。现在农场劳动力紧张,谁来种地成了农业生产环节的突出问题,智慧农场的出现则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顺着汤亮院长的视线望去,一台3米高的智能测产收获机正开足着马力向前,15分钟不到,3亩多的水稻就全都收割完成,而在不远处的地方,施肥车和植保机正在田间工作。这些设备植入了“智慧大脑”,全部实现了无人运行和及时的数据传输。

这是江苏省重点现代农业研发计划“智慧稻麦无人农场的构建与应用示范”考察交流会现场,338.5亩的智慧稻麦无人农场中,由南京神农智慧农业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等单位研发的近十项智慧技术各显神通。


微信图片_20221115152229.png

“从2019年开始研发到现在,这项无人稻麦精确收获装备凝聚了众多研发人员的智慧。目前在苏南、苏中、苏北的不同类型稻田中都通过了实验的准确性测试。”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科研助理胡金钊正在用智能设备控制着收获机。随着收割工作的完成,他迅速打开手中的笔记本电脑,点开“测产云平台”,标定产量、秒级均产、瞬时亩产等一系列数据纷纷跃然眼前。小小一台收获机,却满载一身黑科技。路径规划与无人驾驶技术、作业智能监测系统、产量监测传感器……众多技术的加持下,让其实现了集收割与测产功能于一体,同时,同步在线生成的水稻产量空间分布图还能够及时优化下一季种植、施肥、病虫防害等精准农业生产方案。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用“智慧大脑”延伸人脑,带来从田间到“指尖”的变革,我国农业的发展正加速向标准化、智能化转变。

无人收获机、无人植保播种机、无人灌溉系统……无人化农场是如何通过机器高效赋能作业生产的,其背后是智慧农作管理云平台这个“大脑中枢”在强势控场。天、空、地一体化全过程的精细化监测,基于研发的模型算法,智能农机的高效应用。

高精尖的农业技术,目前还只是在实验田中,距离普通农户还有一段距离。对于未来,汤亮有着长远的思考,他认为,首先要让产品价格降下来,争取尽快让农民用得上、用得起。其次是确保智慧农业技术与产品的稳定可靠,争取适应我国各地的农业生产环境。

“我们将继续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贏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们将和南京国家农高区共成长、同进步,不断创造出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汤亮说。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