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子未来率先打通细胞培养肉规模化量产路径。

中国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等一批创新载体建成投用。

中饮巴比南京基地日产包子、馒头等面点45万只。
也许你想不到,早上吃的包子、下午茶喝的咖啡、晚餐吃的牛排、追剧时吃的无骨鸡爪等小零食,这些美食可能来自同一个地方——南京国家农高区(溧水区白马镇)。
作为全国首批、长三角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南京国家农高区依托创新优势,围绕“1+3+1”现代产业体系,加速产业集聚与转型升级,集聚了中饮巴比、大希地等一批龙头企业。
丰富的科教资源不仅是驱动园区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成为其营商环境的“硬核”底色,农高区通过科技赋能、链式布局、协同创新,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奋力打造“百亿级”产业园区。
集聚101个科研平台,构筑发展“强引力”
近日,总投资超5亿元的佳沃替代蛋白及水果深加工项目落户农高区,该项目由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巨头佳沃集团的创新业务子公司佳沃焕鲜投资建设,作为佳沃集团布局长三角地区重点打造的研发和生产基地,项目将建设佳沃未来食品创新中心、农食产品贸易中心,以及替代蛋白及水果深加工产业中心。
佳沃焕鲜主要负责人介绍,公司在考察多地后,选择农高区,不仅是看中其地处长三角核心腹地的区位优势,更在于其优越的创新生态和完善的产业配套,未来将依托“国字号”平台优势,打造辐射长三角及华东地区等重点市场的核心生产基地,通过校企协作、产学研合作,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强化供应链韧性。
作为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创新策源地,南京国家农高区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持续凸显,目前已集聚了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7家涉农高校院所,建有101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研发出850多项科技成果。聚焦现代农业科技前沿,南京国家农高区深化校地协同创新,牵手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成立植物表型组学研发中心、动物医学研发中心、未来食品研究院为代表的植物、动物、食品研发平台,积极探索“研究在高校、转化在园区、推广在长三角”的成果转化模式。
23万平方米的中国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校区等一批创新载体建成,吸引南京林业大学“碳谷”六大中心等平台入驻,2万余名师生在此学习生活,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落户南京国家农高区的江苏合悦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打造了“李小掌”“李小爪”“掌一哥”等自有品牌。据悉,合悦食品与未来食品研究院合作,创新研发出冷加工技术,不仅改良鸡爪的口感,还将保质期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解决企业困扰。
今年5月,农高区联合区市场监督局、科技局打造的白马未来食品研究院“分析与检测共享中心”让更多企业受益。未来食品研究院副院长张见介绍,共享中心可完成食品添加剂、农残、微生物等300余类检测项目,解决了当前中小微企业“检测资源少、送检成本高”的行业困境,目前已有10家本地食品企业与中心长期合作。
丰富的科教资源不是静态的“存量”,而是通过农高区的整合,转化为企业触手可及的创新生产要素,为企业营造“创新不难、发展无忧”的优质生态,让科技动能真正赋能产业发展。“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发力的良性互动格局日益凸显。
未来食品产业强势崛起,构建“1+3+1”产业体系
近日,魔饮咖啡(南京)智能工厂进入最后的设备调试与校准阶段,预计将于11月上旬正式投产。这座年产2.8亿瓶即饮咖啡饮料的生产基地,租用未来食品产业园的厂房,从开工到竣工验收备案仅用6个月,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从项目落地到投产,园区提供了全流程、保姆式服务。”魔饮咖啡南京制造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效的推进背后,是溧水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创新突破。针对租赁类产业项目普遍面临的竣工验收难题,农高区探索建立了既有建筑改造项目的规范化验收路径,该项目取得与新建项目同等效力的竣工验收备案表,探索了合规化、标准化建设的新范式。
项目建设“加速跑”,助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年产8.4万吨红罐凉茶及6.8万吨五莓(梅)果汁饮料等系列产品的吉溧制造项目、周子未来细胞培养肉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等即将投运,将进一步完善未来食品产业链。
未来食品产业是农高区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已形成以中饮巴比、道格勒等主流食品,臻味坊、旭耀等休闲食品,泽朗、沃德绿等保健食品,合悦、川上烘焙等网络食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明显。
以未来食品为主攻方向,农高区正加快构建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以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为支撑的“1+3+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在蓝星安迪苏健康营养(南京)有限公司,3条固体特种产品饲料添加剂生产线高效运转。这是动物营养添加剂领域全球领军企业——法国安迪苏集团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的首个特种产品工厂,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已经投产,二期正在加速推进中,项目达产后年产能将突破3.7万吨,年销售收入达6.6亿元。
“目前园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57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3家,培育独角兽企业2家和瞪羚企业7家,专注于细胞培养肉的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入选2025年南京市培育独角兽企业。”南京国家农高区经济发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即将陆续投产,将进一步增强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溧马办”服务升级,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今年9月,南京中茂食品有限公司研发人员侍北平的孩子顺利进入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学习。谈及这段入学经历,他对南京国家农高区充满感激:“我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向他们求助,没想到竟然办成了。”
原来,侍北平错过“紫金山人才”项目申报时间,孩子面临无法在溧水入学的困境,于是向公司的服务专员袁牧求助。袁牧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寻找解决办法。接下来的3天,他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区工信局、科技局、教育局等部门,全力协调,成功补交项目审批材料,让侍北平的孩子顺利入学。
把企业事当自己事、全心全意解决企业难题——这正是南京国家农高区“溧马办”企业服务品牌的核心理念。
“溧马办”取义“立马办”,代表了高效和“用户思维”。袁牧介绍,今年以来,园区落实领导挂包与专员服务“双轨制”,实现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服务专员常态化对接企业需求,对企业诉求,按照“137”工作机制在农高区内部高速流转,即:1天内研究、一般诉求3个工作日内办结、复杂诉求7个工作日内反馈。
南京创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出现漏水情况,在办理维修手续受阻后,园区工作人员助其申报屋顶光伏项目,巧妙解决难题。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效精准的服务让我们感觉在这里发展真的有‘靠山’。”
“溧马办”,不止于“江湖救急”,更在于直击企业痛点,主动谋划前瞻服务。今年以来,农高区举办两次银企对接会,畅通融资渠道,97家中小微企业成功入选“溧水园区保”,新四板挂牌企业达31家,构筑起多层次的金融支撑体系。同时,针对企业发展痛点和难点,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浇灌,成功协助南京脆而爽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信用修复,为企业扫清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从创新平台的“硬支撑”,到产业集聚的“加速跑”,再到“溧马办”服务的精准滴灌,南京国家农高区构建起一个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的良性生态。南京国家农高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持续聚焦大项目招引、载体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向“高”攀登、向“智”发力、向“科”而行,努力打造“百亿级”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