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平台优势,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农业科技成果在江苏落地生根,7月18日,由江苏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联合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南京国家农高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江苏省(南京)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培训暨茶产业成果对接会”,在南京国家农高区博览中心圆满举行。
此次活动以聚焦茶产业全链条发展痛点,通过专家授课、成果对接、交流研讨等形式,搭建起“高校院所—科技特派员—企业”之间的高效沟通桥梁,为江苏省茶产业科技创新与提档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安徽农业大学茶叶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宋传奎在致辞中强调,茶产业是江苏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区域内农业科技资源加速流动,为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机遇。此次对接会的举办,既是落实“藏粮于技”“藏技于农”要求的具体实践,更是发挥长三角农业科技“协同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金”的关键举措。希望通过科技特派员的“桥梁作用”,让更多高校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让企业“卡脖子”问题在产学研合作中找到解法,为江苏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基因。
南京国家农高区管委会业务主管杨一围绕区位交通、自然人文、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四个方面,介绍了农高区的“四张名片”。近年来,南京国家农高区聚集了南京林业大学、省农科院等7家农业领域高校院所入驻发展,先后招引中饮巴比、大希地食品、周子未来等标杆性企业落户。此次对接会的落地,正是农高区发挥“试验田”作用、服务全省茶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未来将持续打造“政策最优、服务最精、配套最全”的成果转化高地,助力更多茶产业项目“扎根农高区、壮大长三角”。
在产业技术培训中,安徽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成为“主角”。韦朝领教授以“茶树新品种选育及研究前沿”为主题,系统讲解了茶树优异种质挖掘、抗逆品种培育等核心技术,为企业优化茶园品种结构提供理论支撑;张显晨副教授聚焦“一种茶树生物有机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研发背景、核心配方及田间应用效果;姜浩副教授则围绕“茶园病虫草害周年绿色防控技术”,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推出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五项技术。三位专家的授课紧扣产业需求,既有前沿技术解读,又有实操案例解析,现场学员纷纷表示“干货满满、受益匪浅”。
除了“单向输出”,活动特别设置“一对一”对接交流环节。来自全省的科技特派员、茶产业企业代表与专家团队,围绕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场场“头脑风暴”碰撞出创新火花,多个校企合作意向在现场达成,真正实现了“企业出题、专家解题、市场验题”的精准对接。
此次对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窗”,更成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加油站”。下一步,南京国家农高区将持续深化合作机制,依托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平台,推动更多茶产业领域的“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让更多科技特派员成为“田间顾问”“企业智囊”,为江苏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科技动能。